據財新網報道 今後,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區,除瞭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礎設施用地,原則上不再安歐洲色l圖片婦女排新增建設用地。但是,何謂“生活用地”,是否包括商品房用地;“原則上不再新增供地”如何執行,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最大懸念。 2月20日,國土資源部下發《關於強化管控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通知》(下稱《通知》),明確瞭上述規定。但是,這個政策今後如何執行,尺度如何把握,依然並不清楚。(相關鏈接:新土改落地進入倒計時 存量農地或先期試點) 特大城市嚴控新增供地 此前的1月10日,國土資源部部長薑大明曾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表示,中央要求東部三大城市群發展要以盤活土地存量為主,今後將逐步調減東部地區新增建設用地供應。 此次《通知》還要求,今後,全國人均城市食品建設用地目標將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;後備耕地資源不足的地方,相應減少新增建設占用耕地。這對土地稀缺的東南沿海省份可能會造成影響。 根據《通知》,今後,國土資源部將嚴格審核城市建設用地,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,重點控制東部地區特別是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建設用地規模。這對三大城市群今後的發展,影響甚大。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王小映表示,中國特大城市常常開發過度,中心城區高樓林立,公共綠地、公園很少,造衛食品生成諸多“城市病”,諸如交通擁堵、環境污染等。控制中心城區新增建設用地,把更多土地留給民生工程,是必要的。 對被新政策“除外”的“生活用地”,是否包括普通商品房用地,王小映表示,生活用地應是相對於生產性用地而言的,主要是與居住、民生日韓在線觀看高清視頻工程相關的用地。但是,他也指出,“生活用地”並非嚴謹的土地分類概念,政府應該明確其內涵和外延。 關於“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紅線”,王小映表示,全國各地城市差別較大,中衛生小城市的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大一點,大城市則小一點。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黃小虎則指出,目前人均建設用地的說法很多,有些人甚至認為超過140平方米,但超過100平方米是肯定的。 |